前段時間,煤炭價格上漲、拉閘限電成為焦點話題。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,秸稈作為可再生資源也大有用武之地。
“農村地區老百姓一直把秸稈作為比較易得的燃料看待,利用秸稈生火做飯、取暖的生活方式沿襲已久。”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研究院院長劉杰表示,秸稈作為燃料利用并不是簡單燃燒秸稈,而要借助技術手段實現清潔能源供給。
在綏化市蘭西縣,一家生物質發電公司堆場內存放著大量玉米秸稈,這是當地第一家利用秸稈發電的項目。在黑龍江全省,近些年布局了多個秸稈發電項目,既解決了當地大量秸稈處理問題,又有助于減少碳排放、發展清潔能源保障能源安全。
“數據顯示,2噸秸稈能源化利用熱值可替代1噸標煤,而秸稈等生物質是唯一的‘零碳’能源,燃燒時也并不產生硫化物,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新能源。”生物質發電公司總經理告訴我們,一臺30MW生物質發電機組每年發電量為2.1億千瓦時,消耗秸稈、稻殼、木片、菌袋等木屑制粒機加工的生物質顆粒燃料30萬噸,以秸稈替代標準煤,實現清潔發電。
除了清潔發電,秸稈也普遍適用于清潔供暖。在綏化市海倫市海北鎮海北村,一家新能源供熱公司的一臺14MW(20噸)秸稈直燃鍋爐,替代了老式10噸燃煤鍋爐熱源,為當地1428戶居民和全鎮公共設施提供了集中清潔供暖,惠及全村83%人口,還被納入農業農村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技術服務與提升項目。“一臺14MW(20噸)秸稈直燃鍋爐,供熱6個月消耗秸稈1.48萬噸,替代燃煤8225噸,節約燃料費用支出約300萬元,減排二氧化碳2.1萬噸,大幅提升農村地區人居環境。”供熱公司負責人說。
在哈爾濱新區,由熱力公司投資建設的生物質熱電聯產及配套項目,不僅能發電、供暖,還能為附近的利民開發區工廠企業供應蒸汽,在東北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中首次實現發電、供熱、工業供汽三者統一。“我們2臺鍋爐一年能‘吃掉’60萬噸秸稈,年產電4.5億千瓦時,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6萬噸。不僅解決了哈爾濱新區及呼蘭區等秸稈焚燒的難題,同時圍繞秸稈的收購、加工、存儲、運輸等產業鏈條,還為當地農村提供近1500個就業崗位。”熱力公司負責人告訴我們。
目前,黑龍江的秸稈綜合利用走在了全國前列,今年的秸稈綜合利用率將超過91%,秸稈還田率將超過66%,基本形成了肥料化利用為主,飼料化、木屑制粒機燃料化穩步推進,基料化、原料化為輔的綜合利用格局。
從全國來看,我國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程度仍然較低,秸稈利用創新技術在成本控制和推廣方面仍然存在瓶頸制約。
未來,應加強秸稈綜合利用的科技創新投入,不斷擴大秸稈綜合利用的廣度、深度,讓秸稈創造更多價值,助推農業現代化和‘雙碳’目標的實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