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曾經,小麥秸稈燒不能燒,又不能亂堆,很讓我們頭疼;如今,打捆后可以綜合利用,直接供給養殖戶、發電廠,反而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的‘寶貝疙瘩’?!?月16日,濮陽縣魯河鎮種糧大戶顧海剛指著田里的一個個憨態可掬的“大家伙”——秸稈捆,笑著說。
在濮陽縣魯河鎮高廟村的高標準良田里,大型小麥收割機、摟草機、打捆機一字兒排開,各司其職。聯合收割機馳騁田間收割麥子,摟草機緊跟其后,秸稈打捆機排在最后,將打碎的小麥秸稈打捆回收。
“你要是再晚來幾天,就見不到這個場景了,這是魯河最后一塊機收的小麥,也是我回收秸稈的最后一塊地。以往每畝小麥收割費用是70元,若是群眾允許回收秸稈,我們再降低5元?!鳖櫤偨榻B,“這樣既增加了群眾收入,又保護了生態環境,一舉兩得?!鼻靶┠?,顧海剛在漯河、許昌做秸稈回收生意,每年收入不菲。去年,他響應號召回鄉創業,先后流轉土地1000余畝,種植小麥、玉米?!邦A計能收5000余捆,大概1000噸,能掙10來萬塊錢,主要供熱電廠、養殖場、造紙廠,供不應求,明年爭取再擴大規模?!鳖櫤傔呎f邊笑。
近年來,濮陽縣按照“因地制宜、農用優先、政府引導、科技支撐、市場運作、疏堵結合”的工作思路,以肥料化、飼料化、原料化利用為主攻方向,加快健全秸稈收儲運體系,加強秸稈利用模式創新,農作物秸稈得到有效利用。據測算,今年濮陽縣小麥秸稈產生量約80萬噸,理論可回收量62萬噸。隨著群眾對秸稈利用認識的提高和秸稈收集機的普及,秸稈收集離田量大于往年,預計達到10萬噸。
如何“吃干榨盡”秸稈價值,讓處理秸稈的良好愿景在現實中“落地”,濮陽縣一直在探索。如今,在濮陽縣,小麥、玉米等秸稈除了生產加工成燃料、肥料、飼料,在其他領域也是一種很好的原材料。如推進秸稈變能源降碳,助力“雙碳”工作。
在濮陽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,生物質固體燃料生產車間內轟鳴聲響成一片,粉碎后的小麥秸稈通過管道進入木屑制粒機設備,經過高溫擠壓,生成塊棒狀的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,順著傳送帶經過抖篩,輸送到遠端進行降溫處理,等待打包裝箱,發往全國各地。
作為生物質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環保產品的國內領軍企業,像這樣的加工生產線,已在4個鄉鎮建設了木屑制粒機生物質顆粒加工站,還計劃在其余鄉鎮再建設15個,總投資3.4億元。
“在推進農村秸稈能源化利用,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,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、大氣污染防治、節能減排行動等方面,我們就有了用武之地?!惫矩撠熑艘贿吥闷饌魉蛶系纳镔|顆粒,一邊介紹,“現已收購小麥秸稈1.5萬噸,然后用木屑制粒機加工成生物質顆粒燃料來替代燃煤,相當于減排8000噸原煤?!?/p>
昔日廢棄物,變成如今的“香餑餑”?!板ш柨h通過培育壯大秸稈利用市場主體,完善收儲運體系,強化科技服務保障,積極探索建立可推廣、可持續的產業發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機制,不斷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提質增效?!痹摽h農業農村部門負責同志表示。